“现在就算天气冷了或者是热了,也有保险赔付挽回点损失,我们发展凤梨种植的底气更足了。”拿到了种植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金的珠海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希说。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稳定器”。近日,记者从珠海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珠海完成农业保险保费1.37亿元,同比增长235%;近三年增速3602.5%,排名全省第二,为珠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实支撑。

农户获得赔付。


(资料图片)

支付20%保费赔付100%

今年年初,因寒潮天气影响,金湾区平沙镇1月29日和1月30日最低温度分别达到6.4℃和4.5℃,辖区种植业和养殖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珠海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害者之一。该公司凤梨种植面积有285亩,受到寒潮天气影响,凤梨叶子被冻伤,对出果的影响比较大。

好在低温触发了金湾区水产品气象指数、种植产品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条件,该公司拿到15700多元的种植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金。“现在就算天气冷了或者是热了,也有保险赔付挽回点损失,我们发展凤梨种植的底气更足了。”珠海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希表示。

同样获得赔付的还有平沙镇的水产养殖户。大虎社区养殖户叶龙有25亩鱼塘,此次获得赔付7584元。“有了这笔赔款可以再购买一些鱼苗,为我们养殖户提供了一定保障。”

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富农强农、稳定农民收入预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被赋予重要使命。

去年10月,金湾区印发《珠海市金湾区(开发区)2022-2023 年政策性农业保险(黄立鱼养殖、水产品气象指数、种植产品及农业设施气象指数)工作方案》,方案囊括了农业设施、种植产品和水产品,其中种植产品和水产品保险覆盖了台风、高温、低温、降雨4种气象指数保险责任,如单日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及以上、或风力达到8级及以上、或高温达到36摄氏度及以上、或低温降到7摄氏度以下,便可以触发保险赔偿,投保农户获得相对应的保险赔付。

理赔款可用于防灾救灾及灾后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及异常气候带来的影响,且农户仅需支付总保费的20%便能获得100%的保险保障,这是珠海市农业保险开办以来首个将4种自然灾害风险因子包含在一个保险产品方案的项目,具有较强的惠农政策效应。

出台具有区域特色农业保险方案的不止金湾区。《珠海市斗门区2022-2023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水产品气象指数、种植产品气象指数)工作方案》、《鹤洲新区筹备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水网箱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等区级政策,配合市级层面的《2021—2023年珠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1年珠海市生猪保险和活体抵押贷款工作方案》、《珠海市2021-2022年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风力指数、气象指数)保险工作方案》等方案,共同将农业保险“安全网”织得越来越牢。

为57.36万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4.94亿元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稳定器”。有了政策保障,珠海农户们就像吃下了“定心丸”,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2017年开始,受非洲猪瘟等不利因素影响,珠海市生猪养殖猪场(户)数量和生猪饲养量锐减。为完成生猪恢复生产及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解决生猪养殖公司/场不敢养猪、不敢养大猪的难题,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1—2023年珠海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将中央补贴型生猪保险,仔猪保险金额由原来200元/头提升至500元/头、育肥猪保险金额由原来800元/头提升至每头1400元/头。

随着方案的实施,全市生猪存栏量也相应地由2019年的15176头,提升至2022年的6.67万头;2022年的生猪出栏量也达到10.16万头、同比增长139.62%。

“通过推动落实政策性保险和珠海地方性生猪保险,珠海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大幅提高。”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新生猪保险制度以来,珠海市累计为57.36万头生猪提供风险保障4.94亿元,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74.66万元,其中农户自缴部分保费456.09万元,保险覆盖率达100%。

除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外,珠海还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农业保险资金规模。近三年,市财政每年安排超过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各区按照市区财政1:1足额配套区级补贴资金。2022年,为农户提供超23亿元风险保障,为珠海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农业保险保费近三年增速3602.5%

珠海市地处南海之滨,农田多、滩涂多、水域广,为农、渔、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但由于雨量充沛,偶有阵寒,再加上地处台风登陆地区,各种风险的存在成为了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的“拦路虎”。

然而,珠海市涉农区少、农业类型较为集中,按照中央及省补贴险种的政策要求,农户能选择的保险公司不多。

为激励保险公司主动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户有更多的选择,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珠海的水产、生猪类地方特色险种均采取险种统统一,农户自选机构的方式开展。实施以来,在珠海市常态化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从三家增加到七家,农户可选择的企业增加,保费连年翻倍,农业保险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据统计,去年斗门区完成农业保险保费10056.65万元,完成率为104.03%;金湾区完成农业保险保费2823.95万元,完成率为113.38%;其他912.57万元。按农(种植)、林、牧、渔四大类分别完成:803.36万元(占比5.82%)、104.54万元(占比0.75%)、2617.4万元(占比18.98%)、10267.87万元(占比74.44%)。

2022年珠海市完成农业保险保费1.37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29亿元任务,同比增速23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69.7%,年度增速全省排名第二,仅次于东莞的528%;近三年增速360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331.3%,三年增速排名全省第二,次于佛山的13230.1%。

另一组数据同样能说明问题——珠海市农业保险保费在全省占比为1.7%,高于珠海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在全省占比的1.23%。珠海全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全市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记者】王韶江

【摄影】关铭荣

【作者】 王韶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工作方案 风险保障